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咸寧民間傳說之:汀泗橋
2015-08-05 
   大約在唐朝末年,汀泗橋鎮(zhèn)僅為武昌——長沙驛道上的一個驛站,依山傍水,住著三五戶人家。南北走向的汀泗河將東西向的驛道截為兩全段。過往行人與客商必須渡船才能到達彼岸,風雨季節(jié)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船翻人亡的事時有發(fā)生。古人也曾集資搭過兩次竹橋,但因河水太深,水流又急,楠竹達不到實底,所以竹橋都是搖搖晃晃,除大晴天,膽大的青年壯漢扶著竹扶手勉強可過外,一般風雨季節(jié),老弱病殘仍無法過河。加之竹橋基不穩(wěn),到發(fā)大水季節(jié)便沖垮了,還是只得靠擺渡過河。就在這三五戶農(nóng)戶中,緊靠河邊的有一戶姓丁的人家父子五人到河西做事,就因過河不幸遇上大風暴而船毀人亡。僅剩丁四一人在家打草鞋幸免于難。丁四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草草埋葬了父母和三個哥哥,從此孤身一人度日。他想著一家人和過往客商的遇難慘境,想到過河的艱難,便下定決心在這一生中要積蓄一筆錢,建一座堅固的石橋。

   忠厚的丁四別無所長,僅僅打得一手好草鞋,他打的草鞋又快又結實又好穿。于是他每天從早到晚打草鞋。丁四把草鞋穿成一串串,晴天用竹篙掛驛道邊,雨天掛在草房屋檐下招覽顧客。不久,丁四草鞋遠近聞名,分外暢銷。丁四把賣草鞋的錢一吊吊地積累起來,都裝到壇子里,埋到床鋪下。一些農(nóng)戶慕名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丁四手里當學徒。丁師傅帶徒弟,不收學師費,一般為八個月出師,第一月搓繩打雜,第二月練手、看花(看師傅編草鞋講解安鞋耳和插花);第三月再上草鞋耙。徒弟上了草鞋耙,丁師傅要求徒弟編的草鞋只能是“十雙廢、十雙壞、第三個十雙才能夠賣。”在求質(zhì)量的基礎上再加速度,直到每天能編十雙合格草鞋才能出師。由于他對學徒要求嚴格。每雙草鞋都要經(jīng)過親自驗收。丁四草鞋在咸寧蒲圻、嘉魚一帶十分走俏。
   
 
   丁四轉眼進入中年。一天,他暗地挖出壇子清點一下銅錢,暗算一下修橋的造價,發(fā)覺積蓄的錢離橋工程差距太遠。他想:要在有生之年湊足建橋費,按此速度十輩子也湊不齊。于是,他決定擴大規(guī)模,在草鞋式樣上做文章,在銷售市場上下工夫。他挑了幾個精干的出師徒弟入伙,其中首徒(他的族侄丁剛,為人正直,是他的好幫手)在內(nèi)。就地取材,又研制出筍殼亮草鞋,苧麻草鞋。這比原來的草編草鞋更結實,更好穿,更耐磨。后來又發(fā)展到布片草鞋,繡花草鞋,女式草鞋等。每雙草鞋上都編上“丁”字標記。派人用木船,上岳州、下武昌、出天沔,各處推銷。丁四草鞋由此暢銷兩湖。丁四床鋪下壇子里的積蓄也成倍增加。丁四把小銅錢換成大銅錢,把大銅錢又換成紋銀,還是埋在床鋪下。

   丁四打草鞋賣草鞋,從青年到壯年,又從壯年到古稀之年,草鞋樣式越來越多,草鞋銷路越來越廣,鞋鋪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床鋪下的銀兩也越來越多。

   宋朝初年,丁四老人已屆暮年,他開始盤算著如何邀約眾鄉(xiāng)親請匠師修建石拱橋。誰知天有不測之風云,這一年的洪水提前降臨。這天,正當他外出請工匠設計橋樣,徒弟、伙計在各地推銷草鞋時,突降狂風暴雨,雨仗風威,風助雨勢,山洪陡漲,平地起水三尺。丁四老人連夜冒雨摸黑趕回家,他四下一望,哪里還有家呀:全村屋舍被洪水沖毀。屋基上的洪水已有齊肩深。鄉(xiāng)親們擠在山腰上的幾間臨時草棚里。老人沒有停步,他撲向自己草鞋鋪的洪水中。鄉(xiāng)親們以為丁四老人要尋短路,連忙把他扯住。老人一邊掙脫大家的手一邊喊:“鄉(xiāng)親們,快把我房中床鋪下的壇子挖出來。那是我一生積攢準備修橋的錢幣呀!”鄉(xiāng)親們聽后感動萬分,青年男女全部下水,一面挖銀,一面叫老人放心,并把老人抬到山腰的臨時棚里。不一會,大家七手八腳抬來了八壇錢幣,其中有五壇銀錠,三壇銅幣,大家把壇子貼上封條并派專人看守。丁四老人由于年老體弱,又突受風寒,病勢一天天加重。等伙計徒弟們趕回,老人已入彌留之際,大家把老人喚醒,老人拉著族侄丁剛和其它徒弟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我本想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石橋,可是……不行了……你們……一定要……”,不等說完,老人便撒手而去了。

   徒弟丁剛和鄉(xiāng)親們飽含熱淚安葬了丁四老人,并立即著手建橋。四鄉(xiāng)八岸鄉(xiāng)民聽說丁四老人一生打草鞋是為了修橋,都自發(fā)地涌向河兩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按老人生前遺愿在山里運來青石,在湖南丁字灣運來麻石(花崗石),并請大量石匠、橋匠設計施工,挖基、車水、搬運等小工完全是鄉(xiāng)親們無償投入,經(jīng)歷一年半,一座長十丈、寬一丈五尺的四墩三孔拱橋終于建成。為確保安全,橋面兩旁還做起了三尺高的攔護墻。為紀念丁四老人一生的功績,鄉(xiāng)親們在離橋50米的河北側山腰上建了一座五層塔。(可惜日軍侵華,將此塔炸毀。后來群眾又在原址修一個小塔,文革時遭破壞)。

   作為永遠紀念,這座石拱橋就取名為“丁四橋”。因為是河上的橋,因此后人又在“丁四”兩字旁各添三點水,為“汀泗橋”,橋下的河為“汀泗河”,也稱“泗水”,橋旁建紀念塔的山取名為“塔山”。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