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廬陵古橋故事
2013-07-03 來源:人民日報
廬陵古橋眾多,現(xiàn)存散落于各地的小跨徑古橋有700多座,比起被稱作中國“古橋博物館”的紹興市還要多。泰和縣苑前鎮(zhèn)玉山村兩條小溪上不到一公里范圍內(nèi),竟分布宋、元、明三朝古橋10座。青原區(qū)富灘鎮(zhèn)的古富村,有一處包括相公橋、陳家橋、泡泉橋、嶺下橋等在內(nèi)的宋代古橋群,省文物專家考察后贊嘆不已,認為對研究宋代建橋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安??h在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山莊鄉(xiāng)明、清兩個朝代的古橋有45座,年代之久,數(shù)量之多,保存之好,做工之精,實屬罕見,堪稱“古橋之鄉(xiāng)”。安福還有一座古橋叫集仙橋,相傳呂洞賓曾月夜吹簫,招引鐵拐李、何仙姑等仙人至橋上飲酒歌舞,故名“集仙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將集仙橋寫入所著《中國橋梁史話》一書中。據(jù)考證,位于吉安縣桐坪鎮(zhèn)什香村的什香橋,建于唐貞觀年間,為吉安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橋。

  尤讓我感興趣的是范蠡、蘇東坡、文天祥三位歷史名人與三座廬陵古橋的故事。

  范蠡橋位于安??h竹鄉(xiāng)蠡湖村橋頭自然村,東西走向,三拱,橋身采用打鑿成長方型的大型紅石拌石灰、桐油壘砌而成。橋長37.8米,寬3.05米,橋南正中頂部嵌有“范蠡橋,同治八年蠡湖村修。”陰刻楷體銘文石刻一塊,橋墩呈長角形,尖角處朝北,橋面平鋪鵝卵石,中間主道兩側分布平整打磨的紅石塊。

  相傳春秋時期的范蠡攜家人曾逆水而上,經(jīng)瀘水河至安福楓田附近上岸,一路往北跨溪水,步小徑而至蠡湖村。時值傍晚,便在村中借宿。翌日見村口溪旁民眾靠用大樹架成的獨木橋過江,致數(shù)人落水,即捐資建造一座石橋并監(jiān)督完工。石橋建成后,當?shù)卮迕褚辉僮穯柖鞴彰?,范蠡的隨從便告其真相。自此,該村便更名為“蠡湖村”。該橋雖歷經(jīng)歷代重修,但一直稱之為“范蠡橋”,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歷史名人范蠡命名的村落和古建筑在江西甚為罕見,范蠡橋也是迄今發(fā)現(xiàn)范蠡曾在吉安停留布施的有力證據(jù)。

  蘇東坡一生游覽許多名橋,但由東坡書題橋名之橋,寥寥無幾。位于新干縣城南門外的惠政橋,便是由蘇東坡題寫橋名。

  宋元符三年的一天,蘇東坡遇赦返京,從廣東海嶺入贛,乘船沿贛江北歸。這位宋嘉祐元年進士、宋代大文學家,官雖至翰林學士,一生卻仕途坎坷,幾度遭受貶謫。宋紹圣元年復謫惠州,顛沛流離6年,身心遭受嚴重摧殘,此年遇赦,已是64歲高齡。當船抵新干時,迎候知縣竟是同窗好友江西南康縣人張好古。數(shù)年不見,老友相逢,真是感慨萬分,張邀東坡進府敘舊。路上張好古就談起新橋題名之事,當船由贛江駛入金川河時,城內(nèi)外百姓千余人,佇立兩岸,齊聲呼喚,請求東坡為新橋書題橋名。東坡見此情景,深為感動,隨即在船艙里揮毫寫下了“惠政橋”三字,由橋工鐫刻在橋的中拱石壁上。表達橋乃惠民之橋,當?shù)卣ㄈ撕椭狻?br />
  蘇東坡書題橋名之事已過去900多年,橋也幾經(jīng)損毀?,F(xiàn)橋乃清代所建,但“惠政橋”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上宏橋位于泰和縣蘇溪上宏村。這座七孔單拱橋,紅石砌置,長100米,寬6.6米,高7米,是南宋時期上宏附近郭公毀家修建,并請僧人曇發(fā)監(jiān)修所成,至今使用,現(xiàn)橋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所建。

  史書記載此橋完工之時,恰逢文天祥經(jīng)過,聞此壯舉,欣然而作《上宏橋說》:“予過龍泉江道上宏,聞有郭公者,主石橋之役,蓋毀家以成之。而僧曇發(fā)則朝夕之督其事,頗難其力,不倦其心,蓋可取焉!邀予以之說,惟予不得以與斯舉也。郭老矣,迫于其請,則念儒書中是亦為溱,洧濟人之事,雖其事之偏,而視夫拔一毛不以利人,且浚人以肥己者為有間矣。郭公之所為若此,是邦之人若士,觀感動悟,其能以自己于心乎?夫善者,性之所自然,為善者,人之所同欲。罔俾郭公專美是邦可也,而豈必曰福田利益之故哉。因書以俾曇發(fā),使持示是邦之可語者。”文天祥的詩作流于世的很多,但彰顯修橋筑路壯舉的散文極少,收錄在《文山先生全集》的僅此一篇。足見當時上宏橋修筑的影響之大,以至于文丞相不吝墨寶彰顯其事。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