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抽水浮出宋代古橋 現(xiàn)"橋上疊橋"奇觀
2012-06-04 來源:廣州日報

  
 
  河流清淤,古橋露出真容。

  英德市區(qū)何公坑出現(xiàn)“橋上疊橋”奇觀

  經(jīng)查此橋建于宋代

  河水抽干后,露出了“橋上疊橋”的奇觀——經(jīng)過連日的抽水,廣東清遠英德市區(qū)何公坑日前竟然浮現(xiàn)出一座古橋,而在它上面是后建的新橋,引來市民圍觀。

  記者就從當?shù)匚奈锊块T了解到,這座常年淹沒在水下的古石橋原來大有來頭,不但始建于宋代,還曾被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題名為“何公橋”。

  宋代古橋浮出水面

  平時人們走的橋竟然是以古橋為基座興建起來的,蓄水后,宋代古橋就一直沉沒于河下變?yōu)?ldquo;水中橋”了。“古橋得以重見天日,是與整治鵝公河工程有關(guān),現(xiàn)在要抽干河水,進行清淤,所以可以一窺古橋的全貌。”一位工程人員向記者透露,將來還會在舊何公橋上游50米處再建一座新橋。舊何公橋從防洪排洪、美化亮化的角度上說,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了,但從文化遺產(chǎn)的保留上說,還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市民呼吁保留古橋

  因為擔心古橋會遭拆,不少英德市民呼吁在整治河道時,能夠保留這座英德唯一的宋代石橋,給城市留下一個歷史的印記。“何公橋保留下來,即使作為觀光用的步行橋也好,設(shè)置障礙,禁止機動車經(jīng)過,不失為一種保護文物、給后人留下文化遺產(chǎn)的做法。”一名市民呼吁說。

  古橋與蘇東坡有段古

  根據(jù)英德相關(guān)史料記載,何公橋因與北宋大家蘇東坡有一段不解之緣而揚名天下。

  該橋長30多米,寬5米,為雙拱式結(jié)構(gòu),每拱跨度約8米。整座橋全部用石灰石條疊砌而成,橋身穩(wěn)固,橋面平整,造型流暢。橋的兩面刻有“何公橋”三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見。

  據(jù)《英德市(縣)政府志》記載,英德宋代時稱英州,在英州城中,有一條鵝公河將縣城一分為二,百姓來往非常不便。

  北宋時期,英州郡守何智甫體恤民情,牽頭帶領(lǐng)群眾修建石橋,解決了周圍百姓“過橋難”問題。

  石橋建成后,適逢北宋著名文學大家蘇東坡路過英州。當時,英州郡守何智甫邀請?zhí)K東坡參觀石橋,欲索文以記。

  當蘇東坡來到石橋時,見橋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不由心情大悅,寫下《何公橋銘》。蘇東坡將此橋稱作“何公橋”,體現(xiàn)了他對何智甫的尊敬。

  之后,何公橋還經(jīng)過多次重修。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