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36洞半橋的故事
2012-05-17 來源:婺源報
一說起婺源,大家都會對這鄉(xiāng)村的美景津津樂道,品頭論足??梢f婺源還有一處勝景,號稱古橋村,可能還沒有幾個人說得上來的。

  古橋村,顧名思義,是個以古橋著稱的村子。這里不僅是清一色的石拱橋,而且還清一色的都是明、清時代建造的。一個小小的村子,單這種石拱橋就有36座半。可以說是一座天然的古橋博物館了。本來一個小山村有36座古橋就夠稀罕的了,怎么還冒出一個半座橋呢?故事還得從弘治年間說起。

  話說這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整個坑頭村還籠罩在輕薄的晨霧中。這時,只見有個年輕人從山后的寺廟里走了出來,一出大門,他嘴里就喃喃自語:“出門遇貴人,出門遇貴人……”這人不是和尚,正是下面坑頭村的村民,名叫潘珍。你肯定會覺得奇怪,這么一大早他跑到寺廟里去干嗎?原來呀,他昨天趕考回來,因想圖個好前程,便遵父母之命今天在寺廟燒了頭柱香。完后,他就在寺廟請大師卜了一卦,大師只對他說了五個字:“出門遇貴人”。

  此時,他抬眼忘去,白茫茫一片,這窮山溝里哪來的什么貴人?

  他搖頭一笑,唉嘆一聲朝村里走去。坑頭是個從頭至尾由一條小溪貫穿的村子,名叫桃溪,自村頭直下村尾,于村中分出一條支流,將整個村落劃成一個完整的“人”字。溪上無橋,中間只有幾塊青石塊墊著渡人,因長期水沖,石塊特滑,人走過稍不留意就會滑下水去。潘珍正謹慎地卷起褲腿準備過溪,忽聽“哎喲”一聲,他一看,只見有人過溪踩石塊滑倒在水里,再仔細一看,還是個老人,潘珍鞋也沒顧得上脫鞋,就踩著水跑上前攙扶起了他。過溪后,老人連“謝謝”二字也沒有,埋頭就走。潘珍覺得奇怪,再說此人他也不認識,肯定是過路人。望著他離去的背影,他還是囑咐道:“老人家當心點,前面還要過溪。”只見那老人頭也不回,仰天說了兩句話:“有轎必有橋,有橋必有轎。”

  “有轎必有橋,有橋必有轎。”這是什么意思?潘珍邊念叨著邊回到了家。此時父母正在家門口焦急地等著他的到來,剛想打聽此事如何,只見兒子嘴里在反復念道:“有轎必有橋,有橋必有轎……”父母二人一見也愣了,便問:“大師如何說?”

  “大師說,出門遇貴人。”

  父母親急問:“你路上遇到什么人了沒有?”

  父母親一句話猛地提醒了潘珍:“??!他原來就是我要遇到的貴人?”

  “你遇到誰了?”

  潘珍趕緊把剛剛發(fā)生的事說了一遍。父親一聽,笑了。母親忙問:“你笑啥?”父親說:“有喜,你兒子有喜呀!”

  “有喜?”潘珍也驚了:“這兩句話怎么叫有喜?”

  父親說:“兒子,你不僅是遇上了貴人,而且是遇上了仙人指點啦!”

  正當母子二人處在神秘之中時,潘珍的父親已經(jīng)安排了人手在村里剛剛那老人路過之處建一座石拱橋了。父親舉動讓母親幡然醒悟,二人同時念道:“有轎必有橋,有橋必有轎。”

  果然,弘治十五(1502)年,坑頭村爆出大喜,25歲的潘珍考中了進士,授諸暨知縣。消息傳來,全家高興,全村沸騰。不久,村里第一座半圓形石拱橋落成。潘家為叩迎皇恩,將此橋取名為“迎恩橋”。潘珍由此扶搖直上,后升為兵部左侍郎,皇上敕封他祖父母、父母親時,潘家在這桃溪上又建了一座石拱橋,為特別推崇感載皇恩浩蕩,故將此橋取名為“崇恩橋”。

  從此,小小坑頭村喜事連連,共有36人考進朝廷為官,而且每人為官后都要在村里這條小溪上建石拱橋一座。于是,坑頭村官多了轎也就多了,轎多了橋也就多了。同時建橋既是好事善事福事,也可留名千古。

  再說到了清代,村里有一富商見這么多人建橋升官發(fā)家,于是他也悄悄地在桃溪上動工建橋??纱耸卤淮謇镒謇现懒?,讓他立即停了下來,一問才知,他家祖上連一個秀才的功名都沒有,豈能建橋??墒?,橋已動工了,族老念他知書達禮,為人處世好,為村里做過不少好事,于是通過最后商定,同意他在村中小船坑塢一股小坑溪水建橋。讓他建成半圓形卷洞橋,一邊沿溪岸砌成石謗,另一半邊砌成90%的孤形,即做成一邊是直角,一邊是半圓形石拱橋。并應允他,待將來他家子孫發(fā)跡,做官之日,再改建成一座完整的橋。于是,36座半橋就是這樣留傳下來了。在坑頭,座也叫洞,于是也叫36洞半橋。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