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韓正“暗訪”申城交通揭“小交通”背后大意義
2015-08-12 
        

        圖片說明: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視察申城交通情況

        東方網(wǎng)8月11日消息:韓正的“不打招呼的調研”,正在高密度持續(xù)。

        與7月下旬極其相似,剛過去的一周,很少見諸公開報道的他,卻與不少基層工作者和普通市民不期而遇。這一輪調研針對城市交通,韓正照例輕車簡從,直指短板“痛點”,并當面聽取普通市民的“吐槽”。

        韓正調研的軌道交通、道路交通和路政管理等,在圈內俗稱“小交通”。從發(fā)布的調研情況看,市委書記關注的問題亦可謂事無巨細——既有部分久拖不決的斷頭路,也有近來備受詬病的軌交16號線運能,甚至還有公交專用道的違規(guī)占用和商務樓停車難。

        但“暗訪”的目的,顯然并不是打通一條馬路、曝光幾個違章。更值得透視的,是“小交通”背后的通盤城市治理問題。韓正的“暗訪”,亦旨在揭示一些深層次的積弊。

        而對各級官員來說,既要解決好眼前問題,更能握住背后的“大問題”,才不至于讓高層的“暗訪”白費心力。

        “顯績”與“隱績”

        就旨在“摸實情、知真情”,并發(fā)現(xiàn)城市短板的調研而言,交通顯然是一個絕佳的觀察樣本。

        一方面,城市運行諸多環(huán)節(jié),交通與市民生活的牽連最為密切;存在于交通管理中的問題,也最能影響市民的直觀體驗。另一方面,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亦是整個城市管理的一個縮影。

        去年11月,韓正曾指出,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應成為中心城區(qū)城市管理的中心問題。到今年入夏之初,上海連受暴雨侵襲,一度引發(fā)交通癱瘓。6月17日,韓正再次強調,交通是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永恒的課題”,并要求相關方面把“補短板放到更重要的日程上”。

        差不多同時,軌交16號線鶴沙航城站,開始逐漸成為輿論眾矢之的。由于列車運能設計上的先天缺陷,每天早高峰時,乘客都需在室外等候約1小時方能上車。在居住密集的鶴沙航城地區(qū),這條線路最初的“觀光線”定位顯得極其尷尬。

        韓正選擇這里作為交通調研首站,是對輿情的直接呼應。而其旨在提醒相關方面反思的,則是“建”與“管”的關系,“里程”與“效率”的關系。

        他并不諱言,上海軌交網(wǎng)絡的運行效率和網(wǎng)絡規(guī)模尚不匹配,而“十三五”期間,上海不能再片面追求建設里程,而需將更大精力投入到管理上,實現(xiàn)運行能力和效率的全面提升?!熬€路建得再多、面條拉得再長,車輛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安全和效率都會打折扣。”

        看似說的是地鐵,指向的卻是全局。“建”與“管”的背后,其實是“顯績”與“隱績”。對上海而言,追求“刷數(shù)據(jù)”式的“顯績”不難,但真正需要的卻是“看不見的功夫”。這包括科學的規(guī)劃研判,也包括高效的運營管理。

        這方面,16號線的尷尬,無疑是一個教訓。

        久拖不決的致命傷

        “斷頭路”折射的,則是另一種尷尬。

        就在造訪地鐵后的下午,韓正相繼查看了兩處斷頭路——連接嘉定、閔行的華江路,和青浦、松江的外青松公路。

        無獨有偶,兩條路的貫通工程均列入2012年前貫通的計劃,卻遲至今日仍無改觀。而據(jù)統(tǒng)計,“十二五”之處確定于2010年至2012年間打通的50條區(qū)區(qū)對接“斷頭路”,時下竟仍有14條在建,3條未開工。

        “舊賬”拖欠數(shù)年,不能不令高層感到惱火。被臨時召集前來討論的市、區(qū)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并未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倒是在外青松公路尚未合龍的油墩港橋下,一名旁觀市民情緒激動插話投訴,引起韓正關注。

        上一輪針對城中村和老城廂的“暗訪”中,韓正也曾遭遇過路市民的告狀。一個是斥責馬路亂設攤長期未予整治,一個是批評斷頭橋的返工就拖了一年,兩次告狀直指的,都是政府“不作為”。

        對事涉政府部門而言,“久拖不決”的問題縱有客觀原因,根本上卻難辭其咎?!皵囝^路遲遲不能打通,根本是責任感缺失?!表n正直言,一條路需要來回協(xié)調五年,乃至影響全局,“看似硬件瓶頸,其實是軟件瓶頸,反映出我們的管理出了問題。”

        這種軟件瓶頸,既有單個部門的責任感缺失,更有多地區(qū)、多部門間的協(xié)同不力。事實上,不少“斷頭路”遲遲無法打通,恰恰源自不同管理主體間的相互扯皮。這種扯皮往往出于本位主義觀念和部門利益,有時甚至成為一些官員的慣性思維。而在全局性的改革創(chuàng)新任務面前,本位主義所致的推諉扯皮,將是一個致命傷。

        這樣來看,“斷頭路”的問題,顯然不只在“路”。長期存在于地區(qū)、部門間的“斷頭意識”,更亟待打通。

        從“失之于軟”到“依法嚴管”

        調研途中,韓正還特意查看了道路交通秩序。他觀察了亂穿馬路、違規(guī)變道、路口拖尾等種種不文明習慣,尤其是違規(guī)占用公交專用道現(xiàn)象。

        韓正之所以關注這些小節(jié),根本用意在于敦促管理者管理方式的轉變,從現(xiàn)狀的“失之于軟”,轉向“依法嚴管”。

        “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是管出來的,不是宣傳出來的?!表n正直言,對交通違法問題,“必須依法嚴管,嚴格到讓違法者付出足夠痛的代價1這與其倡導的依法治市思路完全吻合。他特別提醒,除了警察執(zhí)法,更要跟上信息化手段,做到規(guī)章制度全公開、執(zhí)法結果全公開,并調動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

        而與談論從嚴治黨問題時一樣,韓正也特別強調了“關鍵少數(shù)”:對于各類公務車輛,尤其是領導干部用車,必須更嚴執(zhí)法。

        走出“灰色地帶”

        令其感興趣的問題,還有市區(qū)停車難。韓正為此造訪了閘北長安路上的長安大廈,這里通過多方會商并自籌資金建起機械停車庫,緩解了存在已久的停車困局。

        但耐人尋味的是,長安大廈并未被視作簡單的“成功經驗”。其吸引韓正注意的,恰是表面成功背后創(chuàng)新辦法與現(xiàn)行政策間的錯位——由于政策限制,這座機械車庫始終無法獲得規(guī)劃許可,不得不面臨監(jiān)管空白。

        置于上海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就能發(fā)現(xiàn)這個案例的象征意義。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不少新事物、新招數(shù),均遭遇著極其相似的處境:它們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問題,卻無奈于現(xiàn)行政策和制度的脫節(jié),以致處于灰色地帶,進退兩難。

        韓正對此的表態(tài)是,“不能只靠修修補補,必須統(tǒng)籌考慮,否則矛盾越積越多”;對于增量部分,“要從政策設計上予以突破”。而如何面對機械車庫的問題,其實就是如何面對創(chuàng)新的問題。很顯然,韓正對上海交通提出的“九字方針”——“管為本、重體系、補短板”,對更宏觀的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樣適用。

        這樣的判斷,也就同樣具有“推一及萬”的普適意義:“衡量下一個五年上海城市綜合交通狀況的根本標尺,是全體市民的真實感受?!?br />
        值得一提的是,韓正對“小交通”的調研并未涉及出租車,他也沒有如人們想象的那樣體驗一把專車。不過,時下爭論不休的專車治理究竟應當怎樣看,上面這些話,其實已經給出提示。(來源:東方網(wǎng)綜合)本文來源:東方網(wǎng)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