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工程設計 > 正文
塑性理論在鋼筋砼連續(xù)梁橋設計中的應用
2010-06-30 
目前我國公路鋼筋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采用的是極限狀態(tài)設計,包含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兩部分。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是以塑性理論為基礎,充分考慮了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性質按極限平衡理論來進行的,設計原則是:荷載效應不利組合的設計值小于或等于結構抗力效應的設計值,其表達式為,然而在計算結構內力時卻仍然沿用傳統(tǒng)彈性方法,即完全不考慮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性質,視鋼筋混凝土構件為理想彈性體。運用彈性方法分析結構內力,截面設計則又采用塑性方法,兩者本身就顯得比較矛盾,也不很協(xié)調。眾所周知,在超靜定結構中,結構的內力分配與結構各部的剛度大小有著直接的關系。當結構中某截面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了塑性變形后,該截面剛度將會降低,截面的抗力也隨之減小,從而導致了結構上的內力發(fā)生變化,此時若仍按彈性理論方法求解結構的內力,已不能正確地反映結構的實際內力。因此在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橋結構設計時,應在充分考慮材料的塑性性質的基礎上來進行結構的內力分析,才能使計算結果更接近實際。

    1.塑性內力重分布原理

    分析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應力狀態(tài),我們知道受拉鋼筋一旦達到了抗拉屈服強度后,鋼筋將出現(xiàn)塑流,從而受拉區(qū)砼裂縫迅速開展,受壓區(qū)砼高度不斷減小,砼應力不斷增加,并表現(xiàn)出明顯塑性(見圖1),即截面應力狀態(tài)進入應力階段Ⅲ。這一階段構件的承載能力雖有增大趨勢,但是卻遠遠比不上變形的增長速度。如果我們忽略從鋼筋開始塑流到截面破壞前承載能力的增量(圖中虛線部分假定為水平線),則可認為一旦受拉鋼筋屈服,截面將在承載能力不變的情況下,產生較大轉動。構件在鋼筋屈服截面好象形成了一鉸,工程中常常把這種“鉸”稱為“塑性鉸”。與理想鉸是有區(qū)別的,首先塑性鉸能承擔一定彎矩;其次塑性鉸只有在截面彎矩達到屈服彎矩時才能產生;第三在卸去載荷時轉動變形與載荷正比表現(xiàn)為彈性性質。

M一 曲線


    當然,靜定結構若在某截面上一旦形成塑性鉸,就意味著整個結構變成幾何可變體系,喪失了繼續(xù)承擔荷載的能力,在工程中是絕對不允許的,但對超靜定結構情況就不同了。例如一兩跨連續(xù)梁,假定在外載作用下,首先在中間支座截面處形成了塑性鉸,塑性鉸的形成對整個結構來說只不過是減少了一個多余約束,使結構由原來的兩跨連續(xù)梁變成了兩跨簡支梁,整個結構僅僅是體系的轉換,并沒有喪失繼續(xù)承擔荷載的功能。由此可知,超靜定結構形成了塑性鉸后,結構的受力狀態(tài)將與按彈性體系計算的受力狀態(tài)是不完全一致的,計算模式也完全不同,采用彈性方法計算內力的結果與結構的實際會產生較大的偏差。為了清楚起見,我們仍就取兩跨連續(xù)梁為例來說明(見圖2)。假設在外載q’作用下,支座截面處形成塑性鉸,若兩跨跨中配筋足夠的話,B截面形成塑性鉸后,此梁仍可以簡支梁形式承擔外載:,疊加后的彎矩為圖中實線所示??梢娡瑯映惺芡廨dq,按彈性方法計算的彎矩與考慮塑性鉸出現(xiàn)在結構中實際彎矩是不同的。由于塑性鉸的出現(xiàn),支座截面負彎矩值降低,跨中截面的正彎矩卻相應增加, 內力在整個結構體系中產生了重分布。

兩跨連續(xù)梁受外載作用下變形示意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超靜定結構體系中人們可以采取對塑性鉸出現(xiàn)的位置和承載能力的控制,人為地改變結構在極限狀態(tài)下的內力分布情況,從而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

    2.塑性內力重分布原理在鋼筋混凝土

    連續(xù)梁橋設計中的應用連續(xù)梁用料經濟,同時具有較平滑的變形曲線,減少行車時的沖擊作用,是橋梁常用的結構形式之一。但是我們在連續(xù)梁橋的設計中,一直是采用彈性理論方法分析結構彎矩、剪力,按彎矩、剪力包絡圖進行配備鋼筋。然而,彎矩、剪力包絡圖是代表了在各種可能的荷載分布情況下,結構各截面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內力,在實際情況中,這些最大的內力同時出現(xiàn)的概率相當小。如在活載以某種分布作用時,支座彎矩出現(xiàn)最大值。而以另一種分布作用時,跨中彎矩將出現(xiàn)最大值,因此當梁中支座截面配筋充分發(fā)揮作用時,跨中截面配筋則有富余,整個結構中各截面的材料強度不可能同時得到充分利用。由此可見,應用包絡圖原理對砼連續(xù)梁橋配置鋼筋, 雖然安全可靠,但不太經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xiàn)仍以兩跨連續(xù)梁為例來分析采用塑性理論計算的方法。

    前面我們已經闡述了超靜定結構體系塑性內力重分布原理,即塑性鉸的出現(xiàn),會使整個結構的內力重新分布,且塑性鉸出現(xiàn)的位置可以人為地進行控制。如果我們人為地將支座截面按彈性內力計算所需的鋼筋面積調整,使塑性鉸出現(xiàn)在支座B上緣處,即當活載作用于兩跨時,截面出現(xiàn)塑性鉸,但此時跨中截面的彎矩值小于設計值; 當活載作用于一跨上時,B截面并未出現(xiàn)塑性鉸,連續(xù)粱處于彈性工作階段。由此,我們在支座截面雖然減少了一些鋼筋,跨中截面的配筋也不會因支座截面鋼筋用量減少而增加,梁的承載能力并沒有降低,仍能正常工作。因而采用塑性內力重分布理論設計可減少連續(xù)梁結構的用鋼量,同時會因支座負彎矩用鋼量減少,緩解因支座截面鋼筋數(shù)量太多而造成的擁擠,有利于澆灌混凝土。

    3.按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設計的原則

    (1)按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設計是通過調整支座負彎矩來實現(xiàn)的,從理論上來說支座負彎矩降低越多,經濟效果就越大,但是不能無休止的調整, 當跨中彎矩出現(xiàn)最大值時,支座截面應處于彈性工作階段。

    (2)應保證鋼筋具有足夠好的塑性性質。因為當混凝土截面受壓高度很小時,轉動角就很大,鋼筋的拉應變將很大,如果鋼筋的塑性不好就難以保證轉角的實現(xiàn)。

    (3)通過調整支座處負彎矩,支座可能產生開裂,同時裂縫處鋼筋還會產生銹蝕,從而影響正常使用。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對裂縫進行驗算,限制裂縫寬度和深度。為防鋼筋銹蝕,可以通過在支座處設置假縫并用瀝青填充。

    參考文獻:

    [1] JTJ023—85,公路鋼筋砼及預應力砼橋涵設計規(guī)范[S].

    [2] 李廉昆.結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