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故事 >

塞納河上的36座橋
2016-04-11 

查看原圖
  在巴黎天空下,塞納河靜靜地流淌,逝去的河水帶不走巴黎厚重的歷史和特有的人文情懷。巴黎的明媚及傳統(tǒng),一如塞納河上反映的天空的倒影,而塞納河上的橋千百年來傾聽著每一滴河水的訴說

  巴黎塞納河上約有36座各式各樣的橋,這些橋體現(xiàn)了法蘭西文化、記載了巴黎發(fā)展史;這些橋是彩虹,將塞納河裝扮的絢麗多彩;這些橋是紐帶,將沿河風(fēng)光融為一體

  亞歷山大三世橋Le Pont Alexandre III

  1896年決定修建該橋,目的是為了緩解因榮老軍人火車站建成而造成的交通緊張及滿足即將舉行的世博會的需要。作為法俄聯(lián)盟的象征,該橋的奠基石由亞歷山大三世的兒子沙皇尼古拉二世放下,并最終于1900年世博會開幕時正式落成

  橋的兩端、兩側(cè),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shù)品。橋的每一個入口都豎著高高的角柱。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huán)圖案;橋上,做工精致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為不影響兩岸景觀,橋的拱起弧度壓得很低。整個大橋雍容華貴,金碧輝煌。橋身的一面塑有俄國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則是象征巴黎與塞納河成長歷史的兩個小人塞納河上的橋

  比哈坎穆橋Le Pont de Bir-Hakeim

  1878年此處曾建設(shè)一座名為巴溪橋的鐵橋,1900年為了世博會的需要在此處建設(shè)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1902年完工,1949年為紀念1942年自由法國部隊在利比亞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為比哈坎穆橋

  20世紀70年代此橋因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而盛名遠揚

  協(xié)和橋Pont de la Concorde

  協(xié)和橋是目前巴黎市內(nèi)交通流量最大的橋梁,初建于1788~1791年,用摧毀巴士底獄的石塊建成。其設(shè)計者后來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法國路橋?qū)W院。1810年,拿破侖希望在該橋的石柱上雕刻在戰(zhàn)場上光榮犧牲的將領(lǐng)的浮雕。1828年這些浮雕被歷屆總理、將軍的雕像代替。由于這些雕像對橋梁的承重結(jié)構(gòu)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它們在1832年被轉(zhuǎn)移到凡爾賽宮加以保存。該橋多次改名,最終1830年確定了現(xiàn)在的名字。1930~1932年該橋在保留原有風(fēng)格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拓寬

  榮軍橋Le pont des Invalides

  巴黎地區(qū)跨塞納河的最低的橋梁,于1855年建成通車

  每個橋墩上都有人物雕像

  始建于1826年,由于工程師缺乏經(jīng)驗和地面沉降問題在第二年重建,1854年、1878年、1879年多次重建,其中最嚴重的一次事故發(fā)生在1879年,冰雪破壞了橋梁的承重結(jié)構(gòu)導(dǎo)致橋梁坍塌。1956年橋梁進行了一次拓寬塞納河上的橋

  沒有清理,造成雕塑上黑嘛咕咚的

  藝術(shù)橋 La Passerelle des Arts

  該橋是巴黎第一座鐵橋,1801年始建,1804年落成。藝術(shù)橋是專為行人而建的,上部結(jié)構(gòu)是鋼結(jié)構(gòu)。這是一座連接盧浮宮與法蘭西學(xué)院的步行橋。橋上種植著花木,并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有塞納河上的花園之稱。藝術(shù)橋是在黃昏守望塞納河夜景的最佳選擇之一

  卡魯塞橋Pont du carroussel 

  該橋因臨近圣父街又被稱作圣父橋,始建于1831年,1906年被拓寬,1930年因建筑老化而重建。又因連接盧浮宮,又叫盧浮橋

 塞納河上的橋

  列奧波得-謝達爾-申高橋La Passerelle Léopold-Sédar-Senghor塞納河上的橋

  原名索爾菲雷諾橋,是為紀念1859年索爾菲雷諾戰(zhàn)斗的勝利由拿破侖三世1861年命名。該橋由三位建設(shè)過榮軍橋的工程師建造,1961年改建為一座鋼結(jié)構(gòu)步行橋,1992年再次進行改建,成為單拱橋。2006年為了紀念此位名人誕辰100周年而更名

  多比亞克橋Le pont de Tolbiac

  雙倍橋Le Pont au Double

  雙倍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這座橋最初是為巴黎主宮醫(yī)院所建造,附近居民過橋時就不能影響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嬤嬤們,于是規(guī)定橋?qū)挼娜种还┬腥诵凶撸械臉驅(qū)捛∏∈撬膬杀?,橋名由此而來。如今禁行的?guī)定不在,而步行橋的傳統(tǒng)一直保留至今。第二種說法是:雙倍橋的得名來源于被控制的過橋費,一次兩個丹尼爾(denier,舊時法國輔幣),收取的錢用于支付建橋的工程款

  新橋(le Pont Neuf)

  新橋是巴黎最古老的橋之一,同時是巴黎第三長橋,巴黎第一座石拱橋(之前巴黎的橋梁都是木橋)。新橋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因法國內(nèi)戰(zhàn)而中斷,1607年建成時已是亨利四世年代。新橋建成后就沒有再被重建,至今法語仍將“經(jīng)久耐用”的東西比作“新橋”

  橋墩頂部用半圓形“陽臺”加以裝飾,每個橋拱上還裝飾有根據(jù)中世紀博物館和巴黎卡那瓦雷歷史博物館的藏品為模型的、形狀各異的頭形飾物,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閉目靜思

  在新橋兩座獨立拱橋之間的空地上,矗立著亨利四世青銅塑像,這既是法國歷史上第一個騎馬雕塑作品,也是第一個向公眾展示的獨立于其他建筑的雕像作品。雕像原作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熔化,現(xiàn)在的是1818年的仿制品

  佩蒂特橋,又名小橋(Le Petit-Pont)

  該橋僅長40米,是塞納河上最短的橋。9世紀時曾經(jīng)有一座相應(yīng)的“大橋”存在過,后被兌換商橋所代替?,F(xiàn)在的小橋是1853年重修的,左邊就是巴黎圣母院

  蘇里橋Le Pont de Sully

 19世紀時該橋由兩部分組成,連接左岸的稱為君士坦丁橋,連接右岸的稱為達彌耶特橋,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毀,后者1848年革命期間被毀。現(xiàn)在的橋建成于 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將左岸、右岸和島嶼連接在一起

  路易菲利普橋Le pont Louis Philippe

 1833年國王路易菲利普為橋梁奠基,1848年革命期間被焚毀,1852年以“改革橋”的名字重建,現(xiàn)在看到的橋是1860年建成的塞納河上的橋

  瑪麗橋Le Pont de Marie

  塞納河右岸的瑪麗橋是以這座橋的設(shè)計者、1614年開拓在西岱島旁邊的圣-路易島(Ile St-Louis)的發(fā)起人克里斯多夫瑪麗(Christophe Marie)的名字命名。橋身同樣呈驢背形,橋墩附近飾有壁龕。1658年時塞納河的一次驟漲曾經(jīng)沖毀了橋拱,但修復(fù)后以木樁支撐的橋墩依然屹立至今

  圣米歇爾橋Le pont Saint Michel

  為了連接皇家港位于西鐵島和左岸的兩翼,該地1378年建造了一座石橋,建造工人是從街上抓來的流浪漢們。由于建筑質(zhì)量極差,1408年的一場大雪壓垮了這座橋。1416年原址重建,1547年再次被航船撞毀。1424年得名圣米歇爾橋,1549年重建,1616年再次因事故被毀。1624年新橋落成,直到1809年在騷亂中被毀。1857年政府進行重建,并在橋上刻上現(xiàn)在看到的代表第二帝國的標志

 
相關(guān)圖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