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故事 >

古橋系列之——千古傳頌的庵橋
2011-11-29 來源:中國橋梁網(wǎng)

查看原圖
古時建橋,條件所限,費時費力,所以,不管是木橋、石橋,還是梁橋、拱橋,工程之大、影響之廣,絕非當(dāng)今造橋所能比擬。且就當(dāng)時的財力而言,絕對耗資巨大,故由政府出資和鄉(xiāng)人集資為主要途徑,也有少數(shù)為個人全額出資。一般從決定造橋,到資金的籌措,材料的準備,直至整個工程的完工,短則整年,多則三五年。

    修橋鋪路,歷來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事,也是家族的光榮,得以光耀祖宗、千秋傳頌。而造橋,更是鄉(xiāng)民為之歡呼雀躍的大事,造橋前后一般都有非常隆重的傳統(tǒng)儀式。首先在開工之前,祭天拜地,特別是土地爺一定得敬供好,鳴鑼敲鼓,披紅掛彩,場面非常熱鬧;其次待橋體基本完工,最隆重的便是“圓橋”儀式了。儀式上,整塊雕飾精美,刻有“鯉魚跳龍門”、“雙龍戲珠”“龍鳳呈祥”“三羊開泰”等吉祥圖案的龍門石,披掛著大紅綢帶,由工匠抬起并填補住橋面中央最后一處空缺,“圓橋”宣告成功。整個儀式,舞長龍、舞獅子、鬧花燈,有的還設(shè)百家宴,答謝各地前來祝賀的人們。古時造橋完工后,大多會在橋堍建庵設(shè)堂,以供鄉(xiāng)民敬香祈福求平安。

    宜興的百余座古橋,大多也建有這種庵,時間推移,有的庵發(fā)展成了寺廟,有的僅剩香爐燭臺,另有些也已失修破敗?,F(xiàn)存保護較好的有周鐵萬園橋、大塍太平橋、歸徑萬安橋等,留有遺跡的象丁蜀裕蘭橋、徐舍雙圩橋、芳莊福田橋等。

    眼前的這座高塍庵橋,原來橋堍就有一座庵。他取“庵”為名,直接把庵和橋聯(lián)系在了一起,便把老橋的功用和村民的愿望合在了一起。

    橋也好,庵也好,都是民俗民風(fēng)的有機統(tǒng)一,更是傳統(tǒng)文化的立體再現(xiàn)。

    庵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zhèn)梅家瀆十六組,為市控石梁橋。(作者 林子)
相關(guān)圖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